溪山佳友朋,不厌寻逐数。
当其或违离,梦想然疑作。
邂逅偿执袂,倒肠百体跃。
返复探数历,昭朗披新濯。
积岁狎青溪,风月对残酌。
猥羁江海役,绳绠系两脚。
晨霁春采动,发兴指东郭。
片舸萦波澜,柳芽烟漠漠。
铁栅木栏干,莺燕相照灼。
戛舷飞笑语,天物偕宿诺。
袅袅一线魂,絪缊结芳壑。
迤东丽楼台,妇家所卜筑。
维船攀欹岸,群稚奔跑犊。
遮以迎笑儿,牵引入深竹。
兹区信旷奥,峦岫有边幅。
终期茅一把,老死作邻曲。
谁敢谓必然,蛟虬长眩目。
初春携家青溪。近现代。陈三立。 溪山佳友朋,不厌寻逐数。当其或违离,梦想然疑作。邂逅偿执袂,倒肠百体跃。返复探数历,昭朗披新濯。积岁狎青溪,风月对残酌。猥羁江海役,绳绠系两脚。晨霁春采动,发兴指东郭。片舸萦波澜,柳芽烟漠漠。铁栅木栏干,莺燕相照灼。戛舷飞笑语,天物偕宿诺。袅袅一线魂,絪缊结芳壑。迤东丽楼台,妇家所卜筑。维船攀欹岸,群稚奔跑犊。遮以迎笑儿,牵引入深竹。兹区信旷奥,峦岫有边幅。终期茅一把,老死作邻曲。谁敢谓必然,蛟虬长眩目。
陈三立(1853年10月23日-1937年9月14日),字伯严,号散原,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。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,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、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。与谭延闿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;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“维新四公子”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”之誉。1937年发生“卢沟桥事变”后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日军欲招致陈三立,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,不幸忧愤而死,享年85岁。陈三立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死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十七卷出版。 ...
陈三立。 陈三立(1853年10月23日-1937年9月14日),字伯严,号散原,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。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,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、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。与谭延闿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;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“维新四公子”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”之誉。1937年发生“卢沟桥事变”后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日军欲招致陈三立,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,不幸忧愤而死,享年85岁。陈三立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死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十七卷出版。
题马问庵崇德楼四景 其二 楚月生明。明代。罗洪先。 淡月生清辉,隐隐当窗户。披衣望楚陵,苍苍多草树。醴筵不复陈,铜泉竟何处。好贤虚襟期,悲歌感寐寤。盈亏视桂轮,已矣复奚慕。
次韵。明代。郑潜。 山从远浦尽,路向断桥过。破屋鸣春雨,寒潮送晚波。故人耀华毂,小隐隔蓬窝。出处从吾好,前川寄一蓑。
题荷花书帧。唐代。康有为。 世界偶然留色相,生涯毕竟托清波。明珰翠羽人曾识,碧漠红塘梦似过。残月照来裳佩冷,晓风坠后粉痕多。城南诗客频相问,怊怅朱颜易老何。
留别台中人士 其五。清代。姚莹。 城狐社鼠屡惊骚,庙算频烦圣主劳。百尺丰碑铭上将,万家新鬼哭寒潮。书生殄贼皆能武,草泽从公岂待招!几辈白头今日在,天教忠义翊清朝。